beat365正版唯一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以下簡稱“學科”)所屬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雙一流計劃建設學科。依托該學科,1991年經國家計委批準建有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主要成員之一,學科參與組建了“無線通信技術”2011協同創新中心和“紫金山網絡通信與安全實驗室”等。學科于2004年獲教育部首批創新團隊稱号,2006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

(一)微波學科定位

微波學科暨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總體定位為:1)開展微波毫米波與亞毫米波領域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基地;2)面向國家相關領域重大需求的高技術研究基地;3)聚集和培養本領域優秀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基地;4)本領域高層次國際/國内學術交流的平台;5)服務和牽引本領域産業的平台。

(二)主要研究方向與目标

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新型人工電磁材料與計算電磁學,2)毫米波亞毫米波理論與技術,3)無線通信射頻與天線技術。

(三)在國内外相關學科領域的地位和影響

經過70多年的發展,學科基本上确立了在微波毫米波與亞毫米波領域的引領地位并在國際上産生了較大的影響。下面是近年來的若幹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平台建設進展:

1)學科崔鐵軍教授課題組在“新型人工電磁媒質對電磁波的調控”方面開展了十幾年的研究工作,在國内外都産生了比較大的影響,曾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并獲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近幾年從信息科學角度研究超材料,建立了新型人工電磁材料的新體系,成果入選2016年美國光學學會所遴選的30項突出成果之一,入選《中國激光》雜志社遴選的2016年“中國光學十大科研成果”、以及2016年“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研究十大進展”。

2)基片集成類導波結構是近十幾年來微波毫米波學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高性能平面集成導波結構,它具有極低的電磁洩露和互擾,其品質因數和功率容量遠高于傳統平面傳輸線,國内外數百所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了大量研究,使之成為微波毫米波領域最受關注的研究分支之一。學科洪偉教授課題組是國際上這一學術分支的主要倡導者和貢獻者之一,在IEEE系列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在美、英、德、日、韓、波、葡等國家召開的國際會議上作大會報告、特邀報告20餘次,論文被40多個國家的學者正面他引5000餘次,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研究成果在國内外都産生了比較大的影響,獲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3)2010-2014年間,學科洪偉教授作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率先将我國CMOS模拟集成電路帶入毫米波亞毫米波頻段。在該項目初期研究的基礎上,于2010年向中國無線個域網(CWPAN)标準工作組提出我國毫米波近遠程超高速通信标準建議(Q-LINKPAN45GHz頻段),2012年以其短距通信部分為基礎,促成IEEE 802.11aj國際标準工作組成立。經過7年多的努力,45GHz毫米波無線局域網國際标準IEEE802.11aj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201711月通過工作組投票,将于近期正式頒布。該标準是目前IEEE 802.11家族中唯一由中國主導的标準2013年工信部發文在45GHz頻段批準了9.5GHz頻譜資源用于發展該标準,2014年科技部在863第五代移動通信(5G)專項中将其作為中國5G的一部分給予支持。

4)目前學科逐步建成了多個處于國際前列、國内領先的支撐平台,包括:(1)到1.1THz的網絡參數、頻譜參數測試平台,(2)到1.1THz的芯片測試平台,(3)到1.1THz的天線測試平台,(4)到3.5THz的準光測試平台,(5)到110GHzEMC測試平台等。除支撐本學科的創新研究外,還為國内外很多大學和研究所開展微波毫米波與太赫茲研究提供了測試支持,為促進我國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實質性貢獻,起到了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本學科領域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5)在促進我國微波毫米波領域國際、國内學術交流,增強我國在本領域國際組織與會議的話語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學科洪偉教授2014-2016年間當選IEEE MTT-S AdCom MemberIEEE微波理論與技術學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此外,學科多位教授擔任本領域核心國際刊物的副主編(崔鐵軍教授擔任IEEE T-GS副主編、洪偉教授2007-2010年間擔任IEEE T-MTT副主編)、客座編輯、編委、審稿人等,以及一系列國際和全國會議的大會主席/共主席、程序委員會主席/共主席等。2012-2017年,學科主辦了7個系列國際會議,其中亞太微波會議(APMC)是微波領域三大國際會議之一。
  此外,學科王海明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IEEE 802.11aj标準化工作組副主席;陳繼新教授(博士生導師)獲2016年是德科技(Keysight)首屆傑出青年教授獎(全球共有5位教授入圍,1位獲獎)。2012-201751篇次論文入選全球高被引論文前1%排行榜,其中崔鐵軍教授在201420152016年連續三年入選世界著名出版公司愛斯維爾(ELSEVIER)統計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洪偉教授和崔鐵軍教授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當選IEEE Fellow

6)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期支持開放基金,2012-2017年支持開放課題121項,經費675萬元。學科開放基金覆蓋到具有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絕大多數大學和一些研究所,對本領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和引領作用。

(四)在國家科技、社會經濟發展及國家安全中的作用

微波學科一直堅持“頂天立地”的研究定位,既注重基礎、原創、引領性科學研究,又重視與社會經濟、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的應用性高技術研究。下面從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1)在國防建設方面,成功研制了毫米波段高性能多模共口徑天饋系統、寬帶平面單脈沖波導縫隙天線陣、用于支持新裝備研制的最高測試溫度達到1200℃的高溫複介電常數測試系統等,并已在國防總體單位得到應用;成功研制了高隔離度抗幹擾衛星導航天線、風雲二号氣象衛星地面站調制分系統;研制的毫米波模塊及射頻子系統已直接應用于國防重大型号工程;完成了毫米波衛星通信地球站射頻設備的設計定型,實現批量生産并正式列裝,相關合同總經費達1.2億元。

2)在通信民用成果轉化方面,與上海創遠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beat365正版唯一—創遠儀器聯合研究中心,聯合承擔了多個國家重大專項課題,研制成功了我國首套自主知識産權的LTE MIMO信道模拟器并實現量産;研制成功了我國首套自主知識産權的矢量信号源與矢量信号分析儀一體機并實現量産。目前,正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儀器專項和國家重大專項課題的支持下聯合開展5G大規模多波束陣測量原理與設備,以及面向5G移動通信的128通道寬帶信道測量系統。

  總體而言,本學科在微波毫米波亞毫米波領域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特别是在電磁超材料、基片集成類導波結構及器件、IEEE 802.11aj (45GHz)毫米波通信國際标準等方面在國際上産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在衛星通信等方面,為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構建的國際先進的測試平台支持了本學科及國内外很多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科學研究與産品開發;學科搭建的學術交流平台和促進中國微波學界國際化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Baidu
sogou